3月31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长江日报记者从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了解到,两家医院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均在该领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新进展,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正在向全社会招募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遗症及脊髓损伤患者。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出血康复中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潜力巨大。”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唐洲平告诉记者,脑机接口是一种直接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的技术,通过直接提取大脑活动信号控制外部设备,实现大脑和外部环境直接通信,这项技术能够为运动功能缺失但思维正常的病患提供一种新的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方式。
同济医院开展的脑机接口项目为“一项基于运动想象的多模态脑机接口康复研究项目”,唐洲平为该项目负责人。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与国家医学研究院登记备案。据唐洲平介绍,基于运动想象的多模态脑机接口技术,通过捕捉大脑的电生理信号并解码,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这一技术在于“解码”大脑意图,实现人与机器的无缝沟通。
“一位瘫痪在床的患者通过脑机接口设备与骨骼机器人连接,用‘意念’控制骨骼机器人帮助自己完成站立、行走、端水等行为。”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姜晓兵这样描述脑机接口未来在瘫痪患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湖北省定价的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包括侵入式、非侵入式。据姜晓兵教授团队成员、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樊非医生介绍,“侵入式”是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皮层或深层结构来获取信号,可提供高精度和高时空分辨率的神经信号;“非侵入式”是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采集信号,这种方式安全无创,成本较低,易于被大众接受,但所采集的信号受头骨、头发等因素影响,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医生会根据病情需求和患者意愿,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
据了解,参与同济医院项目研究的受试者,将能免费使用无创的多模态脑机接口,用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经评估入组协和医院的受试者,则可免费参与微创式临床脑机接口植入手术,同样也是应用于上肢运动功能重建领域。两家医院的受试患者均可免费获得专科医生针对病情的评估和康复指导。(记者王恺凝 罗岚 通讯员田娟 樊非)熊猫体育官方网站